4 月 21 日設備維保日,東風鍛造有限公司鍛一作業(yè)部將要完成以前從未沒干過的“大活兒”—— 拆換控溫爐出料傳送網帶任務。以前,像這樣棘手的維保工作大都要外委,所謂專業(yè)人干專業(yè)的事,當然公司要付出一筆價格不菲的維修費。如今,在極致降本的形勢下,每一分錢都很珍貴,鍛一作業(yè)部的老將陳軍和金地林、吳千浩、王才鑫三位年輕人不干了,他們主動向領導請纓:“這塊“硬骨頭”就交給我們啃!”
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專業(yè)隊伍干這活兒也要耗費一整天時間,但這群既有技術又有闖勁的年輕人,早已不滿足于做生產線上的熟練操作手,平日里就積極鉆研設備維護保養(yǎng)技能,如今已成長為 “多面手”,正渴望在挑戰(zhàn)中證明自己——別人能干的,咱也能干!
任務現場,無需動員,工作全憑默契。工作伊始,熟悉自動化設備的金地林迅速發(fā)現潛在風險,憑借嫻熟操作,將機器人臂膀調整至安全角度,為團隊開辟出安全開闊的作業(yè)空間,盡顯年輕技能工人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。陳軍師傅緊跟其后,用電焊技術為舊網帶拆卸破除障礙;吳千浩和王才鑫則默契配合,提前將沉重的新網帶備件運至現場拆封。原來,他們早在接到任務后,就多次 “踩點”,反復研討方案、明確分工,把首次嘗試的生疏,化作了胸有成竹的底氣。
然而,拆卸順利,安裝新網帶時卻遭遇困境。長而沉重的網帶在狹小空間內難以精準導入,原定牽引方法接連失敗。關鍵時刻,金地林大膽提議:“陳師傅,咱們試試用鐵絲牽引?” 這一源于實踐的靈感,經陳師傅進一步完善后成為破局關鍵。當人手不足時,吳千浩主動協(xié)調,班組其他成員紛紛放下手頭工作趕來支援,眾人齊心協(xié)力,拉的拉、抬的抬、引導的引導,讓難題迎刃而解。
最后的合龍環(huán)節(jié),科班出身的金地林再次展現專業(yè)功底。他敏銳注意到設備上一個不起眼的孔洞,提出將接頭移至后方利用該孔操作的建議。這一細致周全的想法,連經驗豐富的陳軍師傅都贊嘆不已。
下午兩點,網帶順利合攏,張緊度調整到位,一次試車成功!這項最令人擔憂的任務,在團隊的智慧、汗水與緊密協(xié)作下,反而最早完成。稍作休整,攻堅小組又投入到協(xié)助其他維保項目中。
這只是 50MN 班組年輕力量成長的一個縮影。今年以來,鍛一作業(yè)部的年輕人憑借學習熱情與鉆研精神,他們自主完成噴淋臂修理、步進梁導軌滑塊更換等多項 “大工程”。這些成果不僅保障了維修質量和設備穩(wěn)定運行,更為公司節(jié)省了一筆可觀的外委維修費用。
【供稿:呂春雷 】